本站已关停,现有内容仅作科研等非赢利用途使用。特此声明。
查看: 203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CS183:Peter Thiel在斯坦福的创业课程(连载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3-23 16:35: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编者注:Peter Thiel年轻时曾在斯坦福读哲学,毕业后又在那儿读了法学,如今功成名就后在硅谷做投资。他在斯坦福开了一门介绍创业的课程,代号为CS183,最多只接受250名学生。所幸一位学生在博客中放出了全套课程笔记,一起来看看第一课吧。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觉得世界是这样的:小处清楚,大处模糊。细节历历在目,但是总体图像却一团雾气,就像盲人摸象一样。不管是在商业还是在人生中,一项很重要的挑战就是将细微之处和总体图景结合起来,才能把事情说通。

人文学科的孩子通常会对世界的“大象”有不少了解,但是对技术细节所知不多。而理工科则正好相反,他们知道具体细节,但不清楚这些技术是如何或为何融入到这个世界中的。最聪明的那批人则会将两类问题融合到一起,形成统一的认识。这门课程就是为了加速这一过程的进行。

一 技术的历史

人类历史的最近一段中,从17世纪晚期蒸汽机的发明到上世纪60年代末,技术的进步都是惊人甚至残酷的。而在这之前的大部分时候,人类是通过从别人手中掠夺来获得财富,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了这一方式,人们开始通过贸易来获得财富。

这一转变的重要意义怎么说都不过分。这颗星球上曾经生活过的人类可能有一千亿人,其中大部分人所处的时代基本都是停滞不前的:成功来源于声明(claim)价值,而不是创造价值。因此过去几百年里大规模的技术创新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对技术发展的乐观在上世纪70年代末达到了巅峰,那时的人们相信未来会更好,很多人坚信下一个50年技术将有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事实是,除了计算机科学之外,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人均收入依然在增长,但是速度已经大幅下降了。工资中位数自1973年就一直停滞不前。人们发现自己必须不断延长工作时间才能保持生活水平不变。发展的减速有很多原因,工资数据不足以解释所有原因,但是已经能说明过去200年飞速的增长突然就慢了下来。

计算机科学成为了唯一的例外。摩尔定律 促成了不断的增长。计算机产业凭借不断发展的硬件和敏捷开发,成了其他产业的模范,而硅谷在这之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中心地位。

二 发展的未来

1 全球化和技术:水平式 vs. 垂直式发展

发展有两种,水平式/弥散式的和垂直式/集中式的发展。前者主要指大规模扩张,也就是全球化。想想中国50年后会是什么样子,安全的答案是会更像美国现在的样子,城市、汽车和铁路系统,都会被复制过去,也许有些步骤会跳过,但是总体还是弥散性的变化。

垂直式变化则是指重新创造东西,一个词描述的话就是“技术”。如果全球化是1到n,那么技术就是从0到1。许多从0到1的工作都来自加州,尤其是硅谷,但是依然不够。

值得一提的是全球化同技术之间是有内部关联的,我们不能生硬的割裂开来对待。举个例子,汽车的全球化会因为资源环境的限制而无法彻底完成,因为如果每人都有一辆车,对环境将是毁灭性的打击。如果1到n的路被阻断了,这时技术上的进步——比如清洁能源或者电动车——也许就能帮上忙,虽然我们关心的只是全球化。

2 从0到1的问题

也许我们更喜欢做从1到n的事情,是因为这比从0到1更容易。后者从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而且通常会更难。

着手做开创性工作的创始人自己也会经常怀疑,我是不是疯了?

这里可以拿政治做一个类比。美国很多时候都被认为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国家,那么是不是美国疯了呢?这里每人都有枪,没人相信气候变暖,大多数人体重都超过600磅。当然,特立独行也有另外一面。这片土地上有着丰富的机会,有着最前沿的技术和科技。不管你信哪种说法,人们都得跟这种特殊的状态打交道。每年都会有两万多个觉得自己是个角儿的人来到洛杉矶,希望有朝一日能当大明星。其中很少一些人成功了。创业圈可能会比好莱坞好一点,但是也差不多。

3 教育面临的挑战

试图教授如何真正的创新通常都是不靠谱的。教育从本质上讲是0到1的过程。我们观察、模仿并重复,就像婴儿学习语言一样,他们并没有发明语言,语言早就在那儿很久了。

但是对创业公司来说这还不够。教育能给你的只能带你走一段路,比如可以帮你搞定VC,但是到某个点后,你必须知道怎么从0走到1,你得做一些很重要的事,而且还得做对才行,而这是没法教的。借用下托尔斯泰的名言,成功的公司各有不同,它们找到了不同的方法来从0走到1;而失败的公司则都一样,从0到1的路都走毁了。

因此关于成功企业的案例研究其实没什么用。PayPal和Facebook做成了,但是要找出它们怎么走通这条路的其实很难。下一家伟大的公司很可能不是电子支付或者社交网络公司。商学院里的那套案例研究方法与其说有用,不如说让人更迷惑了。

4 集中式发展的未来

关于集中式发展的未来有四种理论。其一是收敛论,工业革命后发展的速度非常惊人,但是最终会越来越慢,最后技术进步渐趋停止,无限趋近去某个水平。其二是循环论,技术进步是周期性循环的,有了大发展,之后紧跟的就是毁灭。也许人类过去的历史是遵循这一规律的,但是想想未来人类所有知识和技术都会灰飞烟灭,一切从头开始,还是蛮难想象的。其三是崩塌理论,有些技术进步真的有可能会带来这样的后果。其四是奇点理论,技术发展到某个阶段时,人类大脑将会同计算机网络融为一体。

这四种理论中,人们倾向于高估前两种发生的概率,而低估了后两种的可能。

三 为什么需要公司?

技术进步一定得靠公司么?为什么不能靠那种所有人都为政府工作的社会,或者没有组织、每个人都是独立个体的社会呢?为什么要靠这种中间形态的至少需要两人的公司型社会呢?

答案可以从科斯定律中找到。公司存在的意义是因为它们能很好的平衡外部和内部交易费用。公司越大,外部交易费用越低,但是内部交易费用也会越高。极权政府够大了,它不需要外部交易,费用为零,但是根据哈耶克的理论,内部的沟通费用极高,中央计划体制根本走不通。另一方面,如果每个人都是独立的订立契约者,内部交易费用被消灭了,外部交易费用就太高了,你得跟每个人都单独签订协议啊。

四 为什么是创业公司呢?

1 成本很重要

公司规模和内外部交易成本非常重要。在那些人数超过100的公司里,员工互相之间很多都不认识,政治成了比业务更重要的事情,人们做事的动机也变了,做事的不如说事的。这些成本不应该被低估。有一个说法是,如果创业公司的办公室有两层楼,那么职业投资者在投资它时真该好好想想。多了一层楼的办公室,很多看起来很小的事情也会产生不小的麻烦,从外部请顾问或者将关键发展计划外包出去同样是不明智的。在过去四十年里,这些交易费用有下降的趋势,这也解释了为何小型创业公司越来越多,但是人们还是会倾向于低估内部交易成本。由于这些成本依然很高,所以好好想想这个问题是很有益处的。

Path将用户的好友数限定在150人内就是一个很直观的例证,原始人的群落同样有着自然条件的限制,保证群落的人数不会超过某个值,创业公司正因为其精干才能成事。

2 为什么要去创业?

对“为什么是创业供公司”这个问题,最简单的回答可能会让你丧气:因为你没法在现有的实体中开发新的技术。大公司、政府或者NGO,这些组织都有些地方有问题。可能是他们没法理解财政需求,联邦政府由于官僚体制的影响,总是会在某些方面花了一堆钱,但却在另一块支出的不够。亦或是因为这些组织没法满足个人的需求,你不能指望从一个巨大的官僚组织那儿获得个人认可、尊重或是名声。

想做事的人都会希望能从0走到1,这时你必须找到一群跟你一样喜欢从0开始的伙伴,一起把路走顺。这种情况只可能发生在创业公司,而不是大公司或者政府。

为了钱或者个人名声而去创业可能不是个好主意。研究表明人们虽然拿到的钱越多越开心,但是过了每年7万美元这个档后,收入增加带来的快乐就会开始被其他负面因素抵消,比如压力、更多工作时间等。虽说被说的太多次,但是“改变世界”的确是个更好的动机。1776-1779年的美国就有点像一家创业公司,它的诞生也的确改变了世界。这个国家的创始人的动机又是什么呢?

不同的文化环境下人们创业的动机也会不同。在日本,创业者会被视为鲁莽的爱冒险者,真正受人尊敬的是在某个地方终身做一个守本分的雇员。这一认识的背后有一句话:“每笔巨款的背后都隐藏着滔天大罪”。那么美国的国父们都是罪犯么?或者所有创业者在某种意义上讲都是罪犯?

3 创业失败的代价

创业公司薪水比大公司低,因此创立或者加入创业公司意味着金钱上的损失。有些人可能认为这些损失很大,但实际上没多大。真正的损失不是金钱上的。如果你创业失败了,可能什么有用的东西都没学到,只学到怎么再失败一次,可能会变得更加厌恶风险。

做一家从0到1的创业公司需要的金钱成本和非金钱成本都很低,至少能学到很多东西,付出的努力也值了。而做一家从1到n的创业公司,虽然金钱成本不高,但非金钱成本会很高,比如你想做一家马达加斯加的团购网站,如果失败了,那可不太妙。

4从哪儿开始创业?

想做一家从0到1的公司,先看能不能问出并回答这三个问题:价值在哪儿?我能干嘛?什么是其他人都没做的?

这几个问题都很直接。第一个问题说的是商业和学术的区别,在学术圈最被人鄙视的是抄袭而不是平凡,许多创新都是很秘密的,完全没有实用价值。如果一家公司的产出都是很奇怪的、没有实用价值的东西,那么是没有人会在意它的。第二个问题则是为了确保你可以在这个问题上有所作为,否则就只是空谈。最后一个问题(同时也是经常被忽视的)则是真正做出大事的关键,如果你没注意这个问题那么就只是在抄袭。

简练一点说是:有什么很重要的事实是只有你和很少的人都认可的?

商业版的则是:有什么有价值的公司是没有人在做的?

这些问题都不好回答,但是你可以监测自己的答案是否靠谱。比如现在有很多人都说“我们的教育系统烂透了,需要有人来修理它”,那么这显然不是你要的答案,因为虽然它可能是真的,但是太多人都同意这一点。这也解释了为何现在有这么多坐教育的创业公司和NGO,但是值得怀疑的是这些公司是否在从事技术创新或者走的是全球化道路。

如果你的答案是这样的,可能就对了:“大部分人认为是X,但真相是!X。”

VIA: blakemasters.com
http://www.36kr.com/p/201523.html
ChinaGDG.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动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