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已关停,现有内容仅作科研等非赢利用途使用。特此声明。
查看: 93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腾讯的防御姿态掀起微信收费风波 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4-9 14:10: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腾讯自身强烈的、敏感的、过度的防御姿态,才是导致这次微信收费事件沸沸扬扬炒作至今的原因。这次事件已经超过了其本身应该承载的关注和热度。

腾讯是必然不会直接对微信普通用户收费的,这说到底只是一场B2B的风波。但其何以会成为一个大众性甚至政治性的争议话题,腾讯的防御姿态放大了这件事情的影响,而中国移动乐于看到事件被放大,用以测试民众对此事的态度。

在这场风波中,马化腾的态度与移动的强硬表态相比显得比较柔软,希望尽量软化双方的矛盾。他同时称,未来微信跟运营商肯定更多是合作关系,希望与运营商水乳交融,一起发展。

而腾讯总裁刘炽平也表示,用户在流量上已付了基础的费用了,而运营商因数据业务的发展,营收也得到提高,运营商因为微信等应用收到了更多的流量费。未来腾讯和运营商能在其他服务上找到共赢点,在移动支付、移动广告等方面还有很多合作机会。当越来越多的用户转向3G和宽带移动应用时,实际上愿意为流量付费。他表示,可以通过这种新的互联网应用制造更多的共赢空间。

事实上,自腾讯相关人士的表态之后,网络上流传的关于腾讯收费的新闻的评论几乎一边倒地成为了网民对中国移动的谴责。这种表态经过放大,尤其是工信部相关人员的“确认微信收费”言论出来之后,腾讯屹然成为了各方大佬们联手限制打压的良家妇女,在获取网络舆论支持方面非常成功。面对运营商的时候腾讯是处于弱势的地位,这种示弱并寻求合作的表态无可厚非。但其有意无意地引导舆论的同情,把自己摆放在软弱无力的受害这地位,对于其公司量级而言,不免有点太过小受。腾讯的这种弱势表现不是此时此刻突然出现,上一次更为典型的时刻是在3Q大战的时候,腾讯的表现同样让人不忍直视。尤其典型和著名的事情是“腾讯女高管发布会飙泪”事件,这件事被当时许多人认为是公关的失败,既然对手欺负到头上,自己又不是没有实力,何以先飙泪以博去同情和舆论支持?这不是大公司堂堂正正应战的作风。

总之,在3Q大战事情的开始,至发布“艰难的决定”,把战火烧到用户的桌面,一直腾讯都在扮演受害者角色,一切都是逼不得已,是你已经逼得我走投无路了。相比前期老周的部署,至其后发布的散文公告,闲庭信步。当然笔者不是赞同老周的做法,但腾讯作为相比360大了不止一个量级的公司而言,其态度是否太“被受害”了?防御姿态是不是太过强烈?腾讯的强烈防御机制不是一时诞生的,而是源自于腾讯刻骨的危机感,这种危机感已然成为公司文化的核心部分。一般来说公司的文化到头来反映的是创始人的性格,但笔者技穷,无法得知腾讯危机感的来源。但腾讯自身那种深切的危机感可反映在很多的方面,例如表现在面对压力和危机的时候不由自主地把自己放到受害者的地位,先博取同情和舆论支持,而不是自信地正面迎战;另外一个表现是腾讯的山寨文化。腾讯不缺人,不缺钱,为何在国内总给人山寨的印象。因为看不得他人的做大可能会颠覆腾讯,因为复制可见的成功是比较容易的事情,投入重兵进入未开发的领域不管是谁都会有风险。就像做微信时马化腾说过的,如果让他人来做颠覆腾讯,还不如自己来做让自己的产品颠覆自己。长此下来,造成什么成功腾讯就做什么的印象。当然腾讯可以说以用户为导向,用户对什么没有需求?你有借口可以把整个互联网的产品都做了.

从昨晚业界流传的微信内测游戏截图也可以看出这种倾向,微信不去探索什么创新的游戏,即将推出的3个游戏,连连看、三消两个是 Ani Pang 的山寨、还有一个横版跑酷的山寨品。如果说这些只是游戏类型,无所谓山寨不山寨,但从游戏截图看,无论从风格到细节都与原作十分相似,这真不是简单的同类型可以解释。由此还引发了游戏制作者“不山寨会死么?”的质疑。其实这种充满危机感的企业文化有好有坏,可能这是腾讯可以做到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的原因,但却让腾讯脱不掉山寨的名头,充满受害强迫症的气质。



ChinaGDG.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动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